朱元宏、古秀英回歸藍營  中市議會次團文化式微

國民黨團擁人數優勢。有助藍軍主政的議事與市政運作

(議會觀察站)原本在台中市議會屬於「超黨派」次團的原住民議員朱元宏、古秀英,最近宣布回歸國民黨團運作,7月20日還舉行公開儀式慶祝;這不僅代表台中市議會「國民黨團」聲勢愈來愈壯大、愈團結,也讓以往活躍的「次團文化」,已逐漸式微。

縣市合併初期。次團凌駕黨團

台中縣市合併時,台中市議會的「次團」運作達到鼎盛。國民黨紅、黑派各自成立「同心會」、「日新會」次團,幾乎凌駕在黨團運作之上;而部分國民黨、無黨與親民黨議員也合作成立「超黨派」次團,獨立形成一個小團體。

這些「次團」,不僅在議會有各自的辦公室,議員們只聽次團幹部指揮,國民黨團形同虛設,也一度讓市區與縣區藍營議員對立,藍軍分裂。

      林佳龍時代。「超黨派」扮關鍵少數

超黨派全盛期,6議員影響力極大化。

紅派的「同心會」、黑派的「日新會」,在民進黨林佳龍勝選、搶上台中市執政權時,紅、黑派逐漸合作,次團也漸漸瓦解,當時反而是「超黨派」次團一枝獨秀。

「超黨派」在全盛時期多達6人,包括國民黨的吳顯森、陳成添,親民黨的段緯宇、洪金福,與無黨的朱元宏、陳清龍等,在民進黨執政台中市府時,曾發揮「關鍵少數」作用,各方爭相巴結、討好,次團重要性不可言喻。

   2位議長召喚。朱、古重回藍營

朱元宏、古秀英重回國民黨。

但隨著洪金福、段緯宇落選,吳顯森交棒後,兩名兒子吳呈賢、吳建德選上議員並未加入超黨派運作,而是跟隨張彥彤成立的「青年問政」;再加上陳清龍加入民眾黨、被列不分區立委,即將在明年上任,超黨派」議員人數大減,僅剩朱元宏與古秀英獨撐,已難發揮影響力。

朱元宏和古秀英都表示,原本就是國民黨員,只因分別擔任法官與校長,不應強調黨派,才與藍營漸形漸遠,但國民黨在選舉時多方禮讓,再加上前議長張清堂與現任議長張清照多次召喚協調下,順理成章回歸國民黨團。

      藍軍佔優勢。有助市政運作

台中市議會共有65席議員,原本國民黨32席、民進黨24席、民眾黨2席、無黨籍7席;國民黨3名議員在今年初當選立委、更上層樓,補選的吳建德加入國民黨團,如今朱元宏與古秀英再「回歸」,國民黨依舊坐擁議會最大黨,對議事與盧秀燕的市政運作,絕對是一大「佳音」。

分享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