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本報特稿)台中市府近日因「豬肉食安問題」,引發從地方到中央的「政治口水戰」,立法院已在二月底進行「食安專案報告」;接下來三月七日台中市議會臨時會開議,民進黨團也要求增加衛生局對此案專案報告,並將與盧秀燕市長「直球對決」。事件演變至今,已非民生食安問題,而是總統立委大選落幕後的政治新局,盧秀燕成為「標靶人物」,施政恐又被放大鏡檢視。
台糖豬肉在過年前,被台中市衛生局驗出瘦肉精(西布特羅)超標,台中市府公布數據提醒消費者,卻引發一場「食安大戰」;因中央食藥署與其他縣市檢驗同批台糖豬肉都未來檢出,指責「實驗室汙染」、「惡意政治操作」等傳言不徑而走。
雖然盧秀燕立即公布「此為單一事件」澄清,卻仍無法止血,綠營「撿到槍」從中央到地方全面開戰,藍營除了「護盧」,也反批中央政治操弄、對食安不重視。
一個食安事件,藍綠從中央到地方爭吵不休;事件重點已不是民眾是不是吃到「毒豬」的食安問題,而被聚焦在台中出現「天選之豬」,可能是實驗室汙染或公布流程倉促等等的「行政瑕疵」。
有媒體人士就私下表示,不論是之前的「萊豬」 ,或近日的「蘇丹紅」毒辣椒粉,很少民生問題會從中央到地方「吵」個不停,這一次主要是因「毒豬事件」發生在台中,執政的又是盧秀燕!
中部政界人士也指出,在這次總統立委選舉過後,新的政治勢力產生,其中民調居高不下的盧秀燕,恐是藍營未來的「黑馬」,最近不斷傳出「國民黨連三敗,黨內就剩盧秀燕了!」
因此不論是藍軍原有舊勢力,或綠營想維持既有的執政優勢,都不會樂見盧秀燕的聲望過高;因此在所謂的「後盧秀燕時代」這三年,不論是台糖豬肉的毒豬爭議,或日前又發生的社宅糾紛,盧的執政恐是動輒得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