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本週特稿)秋冬候鳥南飛,讓鳥類豐富的台灣,從海濱到山林頓時更熱鬧,並吸引愛鳥士追逐記錄攝影。但追鳥者多,干擾行為層出不窮!從播放鳥音、餵食引誘、亂打閃燈到追拍驚嚇,亂象叢生。
這些亂象在20年前即已存在,但畢竟是極少數。多數追鳥族尚能懷著尊重生態之心盡量節制,遇不當干擾者或規勸、或制止,還能維持一定秩序;但近年越演越烈,讓真正關心生態者心痛。
播鳥叫聲吸引鳥類會造成其繁殖期與領域性錯亂!冬鳥聞春鳴,衝過來求偶卻頻頻撲空,干擾繁殖周期;雄鳥聽到競爭者叫聲,急來捍衛領域卻屢屢受騙,對其往後禦敵判斷力之負面影響不言可喻。
國外在雪季食物匱乏時有餵食之舉,但那是不得已為之。反觀台灣的誘食拍攝行徑卻是無所不用其極!擺設造型特殊奇木用大頭針扎麵包蟲有之、定點灑麥片打造「養雞場」亦時有所聞,甚至為拍出美美的背景,刻意將現場布置像花園,網路上很多藍腹鷴、深山竹雞的超級美照就是這樣來的。
餵食的後遺症是改變野生動物習性,減弱或喪失應有的野外覓食本能。「神木版」美照則是讓野鳥誤吞大頭針,刺穿喉頸大元凶,因為麵包蟲不會乖乖停在奇木等鳥來吃牠,只好扎大頭針將蟲訂死。
貓頭鷹是夜行性鳥類,對強光敏感,八卦山脈曾出現上百支大砲,打著閃光燈以每秒8張的快速連拍。這別說是鳥類,任誰都受不了。
至於追逐拍攝,常見於焦距不足的小砲;拍鳥以600mm以上定焦鏡頭為首選,但要價30萬到60萬台幣,不是人人買得起,於是鳥人中總夾雜些400mm以下鏡頭,越拍人擠得越近,鳥嚇飛就拚命追、嚴重干擾。
最讓人痛心者是拍攝繁殖中的巢位。鳥巢不會跑,親鳥也一定會回來餵雛鳥,拍攝者只要把焦距對準固定,親鳥回來立刻連拍,總選得出幾張絕倫美照。
這種照片對懂得生態攝影者來說,算是幼稚園等級的,但卻也最討喜。網路上只要有人貼上親鳥餵雛鳥的照片,「好溫馨、好親情」之類讚語不絕。而就為博得誇讚,不少人刻意把遮蔽巢位的枝葉剪除,讓巢位暴露給天敵瞧見,導致親鳥棄巢,雛鳥枉死。
拍鳥可以是紀錄、興趣,或說是創作,近幾年南投縣有多位文化界或媒體人士投入拍鳥行列,但盼生態倫常能兼顧。偽裝帳能有效降低干擾、車拍方式也可行。與其拍鳥巢,不如挑戰飛行版,這才是真實力的展現,對鳥類干擾也最少。